

电子书推荐:《十家论墨》近代以来墨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

《十家论墨》封面
书 名:十家论墨
作 者:蔡尚思
ISBN:7208043728
页 数:42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4-1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32开
《十家论墨》本书为十家论丛之一种,主题为古代的重要经典《墨子》,由著名学者蔡尚思先生任主编。选辑近现代最有代表性的十家–王桐龄伍非百、方授楚、郭沫若、杜国痒、严灵峰、詹剑峰、蔡尚思、任继愈–的代表性的论著汇成一册,以便帮助读者了解近现代《易经》研究的发展过程和趋向,给国内外《易经》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权威而实用的参考。
《十家论墨》是一本学术专著汇集本,撷取了近现代十位著名学者有关研究墨翟及其著作的专著共十余种,显现出近代以来墨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另有胡德年同志写的序、毛泽东同志回复陈伯达《墨子哲学思想》的书信短论,这些是以给研究者及爱好者作研究和阅读之用。
《十家论墨》选辑了近、现代十大墨学研究知名学者研究先秦哲学典籍《墨子》的论著,这些论著对墨子其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地发掘与研究。分为梁启超论墨子,桐龄论墨子,伍非百论墨子,方授楚论墨子,郭沫若论墨子,杜国痒论墨子,严灵峰论墨子,詹剑峰论墨子,蔡尚思论墨子,任继愈论墨子。
蔡尚思(1905-2008),号中睿,1905年11月10日生于福建省德化县浔中镇诗敦村。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历任上海大夏大学讲师,复旦、沪江、光华、东吴大学和武昌华中大学、无锡国专教授,沪江大学副校长、代校长,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校长、顾问。担任的社会职务众多:上海商务印书馆特约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中国哲学史、中国现代史、墨子、谭嗣同、蔡元培等学会及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顾问;中国史学会、孙中山研究学会等理事,中国宗教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史学会副会长,李贽研究学会名誉主任,朱熹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世界太极学会荣誉会长。2008年5月20日凌晨2:40蔡尚思教授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104岁。
蔡尚思教授出身于普通农家。少时曾从事农牧劳动。1913年入塾启蒙,后入德化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1921-1925年入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学(今永春一中),1925-1928年在北京自由听讲,并相继考入孔教大学国学研究科和北京大学国家研究所。1930年代曾入住南京国家图书馆,遍读历代文集。这对他后来一生的成就助益极深。他认为,大图书馆是“太上研究所”。
序言
把根留住,让脉搏动,践迹力行。
博大精深、理蕴醇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东濒太平洋的远东大陆,越来越显现出其“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其命维新”的鲜活生命力。尤其是其中带有浓烈原初气息与创世意味的原典著述,经时代的沿革、社会的进步,它们已成为生长在这块广袤土地上的人们心中的民族历史之根、传统文化之脉、行为方式之迹。
据眼下已知的人文科学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200年间,正是人类社会各文化圈的原典创制期。其时,与中华原典同时涌现的,还有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原典,联结欧、亚、非大陆的地中海区域的希腊原典和希伯来原典。它们分别展现着各自对地球上其他区域民族及后世人们的影响,成为了各具神态的“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的文化传统或文化遗产。
隋唐之后,度过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族为本位而相对封闭的农业文明时代,经济文化上出现过繁荣景象,处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被世界看作是富庶之地的人间天堂,是一个管理得十分有序的国家,世界各地都有人前往观光,真心渴望从中华原典中寻找治国处世的良策。
此时的中华原典在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千禧年前后,正处于“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赵宋王朝(960-1279),人们对诞生于文化轴心时代的中华原典推崇达顶峰,尤其是将儒家的经典尊为“十三经”,并依据“心”、“性”之学将儒释道合为一体,创立了由南宋大学者朱熹集大成的“理学”,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发展到明清之际,已越演越烈。然而,这同一时期,正是欧洲大陆的平民从久处的中世纪黑暗中挣脱着冲出来,经由复兴两希原典精神和高举“天赋人权”的启蒙反叛旗帜,跨进了掌握机械电能,以社会为本位而相对开放的工业文明时代,开始步入现代化的社会。于是欧洲大陆的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便出现了专门向外掠夺资源、扩展势力的资本主义列强,并大肆散布人类社会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论调。
目录:
《十家论墨》序
《十家论墨》要点
《十家论墨》编辑说明
一、 梁启超论墨子
二、 王桐龄论墨子
三、 伍非百论墨子
四、 方授楚论墨子
五、 郭沫若论墨子
六、 杜国痒论墨子
七、 严灵峰论墨子
八、 詹剑峰论墨子
九、 蔡尚思论墨子
十、 任继愈论墨子
专录 毛泽东关于《墨子哲学思想》一文的信(一九三九年二月一日)
附录 墨子研究专题目录

《十家论墨》序

《十家论墨》要点

《十家论墨》说明

《十家论墨》目录

《十家论墨》正文

《十家论墨》正文

《十家论墨》正文

《十家论墨》正文

《十家论墨》正文

《十家论墨》编例